书 名: | 中国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研究 | ||||
英 文 名: | HIGHER EDUCATION INE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 ||||
作 者: | 李娜 | ||||
I S B N: | 978-7-5097-9734-1 | ||||
丛 书 名: | |||||
关 键 词: | 中国 高等教育 研究报告 公平原则 |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高等教育改革,一方面,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产业化和大众化的进程使不公平现象也日益凸显出来,经济条件、阶层位置越来越成为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而且我国目前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大规模就业艰难,弱势阶层的学生就业尤其艰难。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如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性探索,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实证研究,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教育公平关系的探讨等。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等教育起点公平的关注,而本研究在关注高等教育起点公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高等教育过程的公平性,以及高等教育最终结果与高等教育过程公平性之间的内在关联。
绪论部分通过描述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回顾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公平性的研究成果,提出本研究的关注焦点、理论视角与研究思路。第一,高等教育是一个连续过程,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发端于入学时的不公平,并最终通过高等教育的结果——就业彰显出来。第二,社会分层是研究高等教育公平性的有效视角,而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差异,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再次强化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公平发展。第三,本书具体开展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的研究,以个案访谈收集不同阶层出身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详细资料,对比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焦点团体访谈的方法考察弱势阶层的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境遇,从而探究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因此,本部分还重点阐述了从社会分层视角研究高等教育过程公平性的理论路径和操作路径,以及调查对象的选取原则和调查具体实施的规则流程。
第一章简要梳理了从传统社会到当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历程,通过对比不同社会时期,从历史纵深探索了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先秦时期,高等教育主要是面向贵族青年的道德礼仪的教化和治国能力的培养,而两汉以降的太学和隋唐以来的科考,虽然原则上向全社会开放,但在实践中仍然成为社会上层登进仕途的渠道。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以后,西方现代高等教育模式被引进中国,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年中,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开放性方面。
第二章仔细分析了高等教育的起点不公平,从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两方面入手,将侧重点放在考生的主观选择行为以及行为背后起制约作用的客观因素上,即考察学生为什么选择了其所入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以及除去高考成绩和高考制度这些因素之外,在其进行主观选择的时候,是哪些客观因素促使其做出这样的选择。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笔者力图从中发掘其主观行动背后起作用的社会客观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阶层的学生进行比较。本章特别关注弱势阶层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对起点不公平予以解释。
第三章具体阐述了呈现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的诸项内容,主要考察不同社会阶层学生在知识学习、社会实践、人际交往三个方面的发展状况,通过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进行半开放式访谈,将这三个方面进一步细化,逐一了解其在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对不同出身的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揭示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焦点团体访谈的方法,与研究对象共同对高等教育过程中的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更深层次地发掘过程不公平背后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集中考察了大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将研究的侧重点放在毕业生的选择行为以及主观行为背后起制约作用的客观因素上;重点考察学生在毕业时的去向选择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特别关注弱势阶层子女在进行选择时受到了哪些因素的限制;同时还特别重视分析毕业生做出相应选择时需要具备的条件,因为这些条件相当一部分是由高等教育过程赋予的。由此,我们通过高等教育的结果来考量高等教育的过程公平性,并探讨了起点不公平和过程不公平是通过何种作用机制影响到高等教育的结果的。
在结论部分,本书提出,尽管政府与社会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但是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并未因跨入高校大门而改观,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不仅存在,而且可能使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因此,高等教育公平性的提升,不仅需要对高等教育本身进行调整和改革,而且需要在整体社会公平的语境中才能最终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