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外交一直由把宪法第9条和《日美安保条约》作为两大支柱的“吉田路线”所支撑,也一直受到来自于和平主义和传统国家主义的两面夹击。这是因为左右意识形态的立场在日本外交的各个方面出于各自的理由而形成了对抗的结构。其结果是始终没有孕育出充分理解处于左右两极间中庸位置上的日本外交并适合于自身的外交战略论。因此,从这种问题意识出发,本书将日本外交界定为“中等国家外交”,并以此展望今后日本外交的走向。国际政治领域里的“大国”,是具有对现状能够产生某种影响力的国家。根据这种概念,世界上有“超级大国”(superpower)、“大国”(greatpower)、“中等国家”(mid⁃dlepower)、“小国”(smallpower)四种国家类型。“大国”和“中等国家”之间的重要差异,不只在于物理上的国力之差,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所具有的力量转变成某种影响力的能力和程度。“大国”把军事当作最终的堡垒,而且在有事时毫不犹豫地把本国的历史观、价值观及利益贯彻到外交上去。与此相比,“中等国家”虽拥有一定的力量,但放弃大国那样的以本国为中心的“单边主义”,从“大国”所主导的权力政治的舞台上后退一步,在并不隶属于大国外交的领域(例如:多边合作)里发挥重要的作用。本书主张,战后的日本外交实际上接近于“中等国家”外交,但始终被误解为对“大国”外交的追求。日本的政治领导人及其对抗势力,没有自觉地认识到日本外交的扭曲结构,反而不断采取加固这种结构的应对办法。笔者认为,正确挖掘这种扭曲结构状态的根源是理解战后日本外交的关键,也是树立今后的日本外交战略不可缺少的工作。当今日本,正积极探讨未来的国家形象和外交形象,本书从“中等国家”外交的视角出发提出问题,其目的就在于深化对日本外交根源的认识;但是这种努力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还要依赖于读者的判断,还望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