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5) | ||||
英 文 名: | ANNUAL REPORT ON POPULATION AND HEALTH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2015) | ||||
作 者: | 王金营 傅崇辉 曾序春 罗乐宣陆杰华 苏杨 | ||||
I S B N: | 978-7-5097-8316-0 | ||||
丛 书 名: | 人口与健康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深圳 医疗卫生 中医药 计划生育 医患关系 |
《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5)》,是由北京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十余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深圳人口与健康蓝皮书课题组编撰的第五本人口与健康蓝皮书。自2011年开始编撰的这五本蓝皮书几乎包括了深圳市卫生计生事业的方方面面,可作为管理学角度的深圳市人口与健康工作大全。
在2015年这个时间点上推出作为深圳人口与健康工作大全的人口与健康蓝皮书,以“强社会、优政府、好制度”为年度主题,旨在回顾“十二五”,展望“十三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既明了深圳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也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个领域现状与期望目标的差距,更为“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卫生计生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理有据的建议。
深圳市是全国改革的先锋,改革创新造就了深圳经济的腾飞。立足于中央把发展着眼于“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深圳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实现了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转变,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成为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健康是攸关民生的重要方面,是衡量深圳质量的重要组成内容。站在“十二五”收官之年,三十而立的深圳经济特区,该“如何强发展?如何谋跨越”,是全面提升深圳质量亟待回答的问题。为此,为找寻客观、公正的答案,课题组从第三方评估的视角对深圳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进行“大体检”,客观地评价并分析了深圳卫生计生领域的发展问题、改革方式和成效,也对深圳卫生计生领域某些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前瞻性设计。
回顾“十二五”,深圳市卫生计生事业成就斐然,在“社区首诊制”“卫生计生合并改革”“公立医院‘四分开’改革”“执业医师注册”等诸多领域皆实现了“新常态”,然而因受制于“资源总量不足与分配不均”“配套机制改革不完善”等,显现出“改革有率先,但未尽全力”局势。为此,欲实现深圳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新跨越”,必须找准“症结”,对症施药。一方面要攻克体制机制对卫生计生改革的束缚,开展制度改革;另一方面,需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弥补当前卫生计生发展的短板。
由“供需不相称”导致的“看病就医困难”和“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欠佳”,是当前深圳卫生计生服务系统面临的突出难题。从表象上看,这是由于系统内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数量、内容或质量等方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致使群众满意度不高、医患矛盾突出,但其直接原因在于系统内的利益相关三方——人民群众、服务机构和业务人员均无完善的配套利益机制,制约着“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增活力”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为此,为了实现“解决好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以促使改革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这一全局目标,总报告回答了如何实现三方面的发展:面向“群众得实惠”这一发展目标,深圳必须打破以“行政力量主导,中心地区为主”的资源配置机制,以流动人口管理信息为信号,建立“按需定供、动态分配”的新型资源配置机制,同时增加卫生资源的投入,全面整合卫生计生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以社康中心为基础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缓解“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欠佳”的难题和“看病就医困难”的难题。与此同时,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保障制度,创建良好的就医环境,保障患者和医生的合法权益。面向“医院添活力”这一发展目标,必须在“强社会”这一宏观目标指导下,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社会资本办医,以激发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的活力,不断寻求新发展和突破。与此同时,要不断推动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改革绩效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鼓舞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面向“医改有突破”的改革目标,深圳市尚需进一步推进卫生计生合并改革和加强卫生计生职能转变。
执业医生多点执业、家庭医生服务制度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卫生计生资源总量不足”的难题。然而,目前受制于“人才价值与公共利益的协调难”“医师纵向流动创造增量社会价值的机制设计难”“医师执业水平与不同执业地点的条件配套难”“医师医疗责任风险的处置难”四方面的难题,医师多点执业因缺少相关配套制度而难以突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则因“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结构欠合理、服务质量不高”“财政投入不足及信息系统支持不到位”等问题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则因为“缺乏中长期发展战略、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而面临着“整体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中医药人力资源明显不足、中医药品管理与开发明显滞后、中医药市场管理不力、相关医保制度保障不足”等难题。为此,“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必须进一步推动医师执业注册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医师执业注册的管理办法、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等完善执业医师保障制度,并通过“加快家庭医生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制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完善家庭医生信息化系统,广泛宣传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度和接纳度”等手段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与此同时,进一步明确中医药事业在整个深圳市卫生事业格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作用。
面对“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欠佳”矛盾在深圳这一“移民大市”尤为显著,“深圳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对比发现,深圳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与京、沪、穗等国内先进城市仍有明显差距,表现为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不足,以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可获得性和利用率不高。因此,“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应通过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会化、完善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体系、正向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激励机制、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效果的评估、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全科医学服务的专业品质、创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方式等方式,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全国的医患矛盾日益明显,由此引发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已对社会和谐构成威胁。深圳市在这方面也有压力。长期以来,国家对医患关系的治理一直沿用行政管理的思路。然而,这种过于倚重传统社会管理的强制、硬性的治理路径,因受制于“治理主体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社会参与、对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长期忽视”等原因而难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为此,必须打破僵局,开创医患关系治理新机制。参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社会治理理念,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健全医疗卫生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要实现医患关系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吸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私营部门等社会力量加入,应当重点加强医患关系治理的风险评估机制、预警机制、公共参与机制和反思机制建设,形成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多元共治格局。
就人群而言,育龄妇女是深圳市卫生计生服务的重点人群,但存在管理难度较大、服务需求旺盛的特点。“行政力量主导”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在“生育形势突出”的时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生育形势缓和”的今天,这种行政手段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为此应在满足计划生育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群众享受卫生计生服务的便捷性。“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在计划生育服务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上都有较多改革举措和成效,尤其是在“计划生育协会”(以下简称“计生协”)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具有群众基础和以“服务”为宗旨的“计生协”,因其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多,且手段更易被接受,而广受国际青睐。为此,“十三五”期间,深圳市理应: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建立高效精简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以惠及全民为导向,优化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构建惠民型计划生育体系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