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0) | ||||
英 文 名: | ANNUAL REPORT ON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OF CHINA (2010) | ||||
作 者: | 自然之友 杨东平 | ||||
I S B N: | 978-7-5097-1332-7 | ||||
丛 书 名: | 环境绿皮书 | ||||
关 键 词: | 研究报告 中国 2010 环境保护 |
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0)》是由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编撰的中国环境年度报告,由自然之友理事长、著名学者杨东平任主编,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律师、NGO骨干和媒体记者等通力协作而成。
本书共设七个板块,分别为特别关注、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政策与治理四个固定板块,以及环境与健康、城市垃圾、可持续消费三个年度特别板块。通过多视角、多思维的观察,呈现2009年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全局态势;用深刻的思考、科学的数据、鲜活的语言分析2009年的热点事件。附录中收录了来自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国际社会的多份文件和报告,力求信息更加开放、多元。
2009年,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我国环境污染导致健康受损事件高发,而且这些环境健康事件大多都引发了严重的群体事件,引发了政府部门对事件爆发原因的反思。这一年,垃圾问题全面进入全国公众的视野。从年初的垃圾围城之困,到后来的垃圾焚烧之争,再到对垃圾分类减量的反思,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环境议题中紧急且重要的环境挑战之一。城市居民成为垃圾争论中最活跃的群体,政府、学者、民间组织和企业界也纷纷卷入到这场大潮之中。
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上马。在新一轮中国经济恢复与增长过程中,中国的环境保护正在经受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西部开发的投资热情依然旺盛,强力推进江河水电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无节制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再加上环评核准程序简化、监督失控,导致了对西部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加剧。
2009年,在经济开发大潮中,众多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行政化利益驱动的威胁,出现政府主导下的生态破坏,改变了保护区的性质和生态品质。改变政府单一投入的保护模式,加强思路和方法的创新,鼓励公众参与保护和监督,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必由路径。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受到了空前的国际压力,哥本哈根谈判的轰轰烈烈也让中国公众认识了低碳经济。当今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面临重重挑战,社会各界必须继续推动这方面观念和行为的改变。在没有全球政府来治理全球问题的现实下,或许这种自下而上的认识和随之而来的行动正是未来长期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希望所在。
2009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公开对于完善中国的环境管理机制,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等强大阻力,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全国各地环境信息公开仍处于初级水平,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作为本年度最重要的环境立法,从多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了细化与完善,但在环评适用范围、规划环评信息公开、审查程序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缺陷。环境公益诉讼在经过多年的呼吁、探讨之后,在2009年取得了较大进展,突破性的诉讼实践让致力于推动公益诉讼的专家学者、环保人士看到了希望。
环境绿皮书重视从民间的视角记录、审视和思考中国环境状况,主要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强调实证性、真实性,从而建立权威性。第三卷英文版环境绿皮书ChinaEnvironmentYearbookVol。3,已由荷兰Brill出版社在2009年面向全球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