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籍
同系列图书
相关图书

农地政策与农民权益

书   名: 农地政策与农民权益
英 文 名: Rural Land Policies and Farmer’s Incorporation
作   者:  吴建瓴 齐慧颖 宓小雄 樊平
I S B N: 978-7-5097-4000-2
丛 书 名:
关 键 词:  中国 研究报告 农民 农村 权益保护 土地政策

中文摘要

调整社会结构和阶层关系,涉及到社会的基本资源配置。农村土地权益调整和收益分配成为当今社会矛盾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方面。土地成为衡量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综合性指标,由土地占用规模、速度,可以判定中国GDP发展水平(陈锡文)。土地是一个结构整合指标,也是一个社会行动指标。土地权益问题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核心问题,由土地权益引起的乡村社会矛盾数量增加,冲突规模扩大,协调和解决难度加大。土地使用中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争地矛盾十分突出,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土地管理中存在着用途管制不严,违法违规用地经常发生;土地利用规划约束力不强,土地征占用过程中纠纷频发;农村农用地生产和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土地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理清思路,尽快采取对策加以解决。新阶段农村改革的主要目标已从过去完善微观体制拓展到健全宏观制度,主要内容已从过去变革生产关系延伸到调整上层建筑,主要方式已从过去单项独创转变到多项联创。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是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农地关系改革试验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本项研究对此前难以解决的农地关系问题的思路和理论重新梳理,借鉴国内和国际已有的成熟经验,探索中国农村土地和农民关系的新的答案,根据新的实践积累总结新的经验,发现新的农地关系理论建构的可能性空间证明新的农地关系类型及其存在的必然性条件。新的农地关系建构需要让农民更加平等地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更加公平地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也需要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生产经营组织的现代化。现阶段的中国农地关系研究,不能仅仅从城市扩张需要农村土地然性角度作为立足点,而只能以此作为出发点;也不能仅站在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角度来看问题,因为普遍规律是城市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必然汲取和占用农村土地。本项研究立足于国情调研,着重从制度建设和行动策略分析入手,发现法律和政策给出的农村土地问题发展空间,发现矛盾、难点和应对策略,在城乡统筹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前提下找出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有可行性、针对性的答案。基本结论就是:加快农用地流转,由“耕者有其田”转变为“善耕者善用其田”。本研究的贡献在于:如果只是着眼于城市发展需要农村土地有合理性,但方式不合适且不顾及农民利益和发展空间必然引起矛盾激化;只站在农民维护土地权益角度只是居于道德高地,没有顾及到当代中国社会小农的发展空间和生存方式的一系列变化。在制度设计和行动整合上解决农村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问题,要着眼于中国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所要求的农村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变化,要顾及到传统农户、规模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经营公司四种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四种组织形式各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定位和不同的支撑和约束条件。对于农村土地征用的协商和补偿机制要注意以城市为中心三个圈层不同农民的不同利益预期和需求。这是本项国情调研在理论梳理和实地调研基础上,参照国内各区域和国际农业研究的创新特点总结提出的创新观点和思路,且有相应的约束条件和可行性。可以证明,中国农村土地和农民的关系需要针对城乡一体化的定位和发展阶段表现为多样化的类型特征。现行的城市扩张政策占用农村土地恰恰是以城市为中心没有顾及农村农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往往是针对性地破坏。城乡一体化在必要汲取农村农民土地的同时,要顾及和设计现在和未来农村农民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空间,城乡一体化要有农民就业生产发展的视角,如果城市发展仅着眼于占有土地及货币补偿,不顾及农民未来发展的组织类型需求,不激励、促进和发展农民农业就业组织类型所必需的社会化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则矛盾不止,且后患无穷。本书采用结构化研究方法,一是建立理论分析模型;二是利用调查点资料,对现在的土地政策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估,对农村中已有的制度积累和经验进行总结;三是跟踪农地改革实验区资料,利用长期参与项目评估和长期观察的积累,总结新的农地关系的生成点,重点强调对于农地关系中农民权益的持续性分析,强调农民在地权关系上的选择和再选择。这里,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可或缺。本项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的重大项目成果。作者:樊平吴建瓴齐慧颖。全书23万字。

<<
>>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