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文化遗产蓝皮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课题组编撰的第四本文化遗产蓝皮书。2012年对文化遗产事业来说具有五方面时间节点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中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建立30周年、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30周年、国家初次提出文物工作方针20周年。在这个时间点上推出的作为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参谋的文化遗产蓝皮书,以展望“十二五”为主题,旨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既明了这个领域现状与目标的差距,也为文物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区管理等具体工作提供近中期有理有据的建议。这本文化遗产蓝皮书仍由主题报告、技术报告和评估报告组成,延续了“主题报告给出政策建议”、“技术报告解释主题报告”、“技术报告和评估报告共同为主题报告提供支持”的体例。课题组发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研究见长的特点,结合文物系统以及风景名胜区系统的最新调查统计数据,辅以案例分析和量化分析说明书,系统、具体、深入浅出地描述了文化遗产事业的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并提出了对策。考虑到文化遗产事业与国计民生日益紧密的关系,这本文化遗产蓝皮书还关注了社会热点并希望窥斑见豹,用两个特别关注(“生态补偿政策不能‘没文化’”,“从故宫、国博的管理问题看文化遗产管理单位管理体制机制变革”)试图发现国家政策、媒体焦点与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力求这一事业能在更好整合国家之力、社会之情的状态中与时俱进。具体来说,这本蓝皮书在全书线索设置和内容安排中紧扣“民生”、“科学发展”。在主题报告第一章和第二章中,以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的关系发端,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寻找事业发展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人民群众需求满足的角度来定性寻找文化遗产事业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尝试性地将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终极标准“四个好”(文物本体保护好、周边环境整治好、经济社会发展好、人民生活改善好)转化为评估指标体系,以定量寻找事业发展差距。以这些差距为依据,系统整理了当前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基础不牢、欠账不少、借力不够等方面,然后第三章从管理制度、第四章从管理水平方面分析了问题成因:大多数问题可以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解决,而完善的方向是事业的归事业、产业的归产业,体制要健全、机制要规范、机构要加强。尤其要依据“机构编制情况与事权对称”原则加强队伍建设,并在文物有效保护、文物执法督察和安全监管、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着力,才能提升管理水平。今年的问题成因量化分析中,还不乏与业内外人士感觉不符的重要结论,如文物大省不一定管理水平高、相关功能发挥好。这是因为这些省文物资源较多,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任务较重、保护需求迫切,相应的就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否则就会呈现文物大省反而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又如,故宫的管理水平,在全国博物馆乃至所有事业单位中都是较高的,其“十重门”中显现的问题及其制度成因,在全国绝大多数类似单位中也存在,只是故宫身处聚光灯下而已。这些结论,都体现了作为相关工作技术支撑的必备特性:科学性。也因此,对即将发布的文化遗产白皮书、风景名胜区白皮书以及文物系统相关工作(如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和相关研究(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关于大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研究)中的内容有兴趣或有质疑的读者,可以到文化遗产蓝皮书中来探赜索隐。另外,对日益红火的文物旅游,蓝皮书第二章中也创新地给出了定义和特征,总结了当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使这个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的焦点领域能在理论指导下规范发展,使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能在符合文物工作规律的情况下理性实现。除了这些总结和分析,因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课题组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申报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遗址保护跟踪研究”成功,2012年文化遗产蓝皮书主题报告第二章还专门增加了大遗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理论分析,使这本蓝皮书也成为这个重大项目的中间成果发布阵地。今后的文化遗产蓝皮书还将陆续把这个重大项目的成果发布出来,使其能服务于更多更广的读者,也使文化遗产蓝皮书自身的品位得以提高。未来,文化遗产蓝皮书在基本延续目前体例的情况下,从研究团队开放化、研究方式多元化、研究内容具体化、写作文风行业化四个方面继续完善,力争使蓝皮书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文化遗产事业促进并受益于这个过程的见证者,以书为证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