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日本发展报告(2011) | ||||
英 文 名: |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JAPAN (2011) | ||||
作 者: | 林昶 李薇高洪 | ||||
I S B N: | 978-7-5097-2181-0 | ||||
丛 书 名: | 日本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2011 日本 概况 |
本书由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推出,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日本问题专家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书抓住2010年以来日本的政治、外交、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中的突出变化,尤其是中日关系的最新动态,对今天的日本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总体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作了展望。书中还收录了2010年日本大事记。
2010年的日本政治经历了更换首相、参议院选举、执政党党首选举等重大变故。民主党政权从上台之初的理想主义口号回落到应对实际问题的现实当中。但由于菅直人联合政府在政治目标、政策能力等方面的缺失或不当,现政权的“政治主导”受到多方质疑。在安全战略方面,由菅直人领导的联合政府修正了鸠山执政时期的做法,一方面表现出对美外交的倾斜、日美同盟的修复与强化,同时在对华外交方面采取了强硬态度以及对华安全战略的防范态势。由于2010年构成整个东亚地区局势变动的最大因素是中国继续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的重返亚洲,日本调整了外交和安全两大战略,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和钓鱼岛冲突问题以及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都与执政党对“中国因素”、“美国因素”的认识密切相关。
2010年是中日关系的紧张之年。9月7日的“钓鱼岛事件”激发了中日之间的矛盾。日方依照日本国内法拘留中国船长的处理方式打破了此前中日双方在处理钓鱼岛突发事件上的默契和常态;日方有关钓鱼岛主权的“根据”,牵扯出如何认识中日之间在邦交正常化时两国领导人关于钓鱼岛的约定和如何认识中日近代历史等重大问题;中日双方在钓鱼岛和东海划界问题上存在主权争议,而双方在主权争议等敏感问题的处理上缺少战略互信和协调处理机制,是导致双边关系脆弱和瞬间恶化的基本原因。
2010年日本经济呈稳步回升趋势。根据2011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最新预测,2010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为4。3%,居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首。日本经济恢复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新兴国家需求增加背景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幅下滑的出口反弹回升;二是国内经济刺激政策对内需的拉动。但是,在日元急速升值、欧美经济减速以及国内耐用品消费刺激政策到期等因素作用下,2010年第四季度起经济增长势头受阻。面对通货紧缩、财政重建和经济增长等中长期课题,日本政府和央行继续推行积极、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
日本社会低出生率和老龄化的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制约今后日本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这一因素投射到社会领域,突出表现为2010年爆发的“大相扑丑闻”与“百岁老人失踪”两大社会事件,给日本国民心态留下了深刻烙印,不仅影响日本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国民意识,也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影响到日本的国际立场。
进入2011年,菅直人政府面临着多重“难关”。民主党执掌政权后迅速丧失革新的冲动,回归日本传统政治的老路。在外交安全方面,从新自由主义“国际制度论”和“集体安全论”以及“东亚共同体主张”,回归到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地缘政治的新现实主义。在经济方面,借亚洲经济高速增长和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之力,日本经济保持温和增长。但日本经济依然缺乏动力,日本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已经形成对日本经济新的严重威胁。
从总体上看,今后日本“总体保守化”的政治生态不会发生变化,政坛将持续动荡。外交和安全方面将延续新现实主义的政策,但对华政策将出现一定的调整。日本经济将延续危机后的缓慢增长周期,但是外部条件的变化和财政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可能对日本经济造成冲击。尤其是2011年3月11日东北沿岸突发9。0级大地震后,强震、海啸与次生的核电危机灾难叠加在一起,使日本社会在经济、政治上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震后的经济重建,以及重塑日本政治、安全、外交秩序,将是民主党政权在2011年中无法回避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