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21~2022) | ||||
英 文 名: |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2021-2022) | ||||
作 者: | 尚勇敏 王晓娟 王振 杨昕 | ||||
I S B N: | 978-7-5228-1338-7 | ||||
丛 书 名: | 长江经济带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发展指数 产业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 长江经济带 |
《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21~2022)》是长江经济带蓝皮书系列的第七部,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团队组织研创的国家高端智库成果之一。本报告以长江经济带区域整体发展为研究对象,分为总报告、指数篇和产业篇三大部分,重点对2021~2022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状态与态势做比较全面的梳理。运用统计数据和政府报告资料,一方面,继续对长江经济带126个城市的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社会发展等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另一方面,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工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数字经济产业等主要产业进行全面梳理,这些指数的发布和主要产业及城市发展的研究,对于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总报告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三个角度,对2021年长江经济带总体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中经济发展报告指出,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并呈现常态化防控的大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占全国的经济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内经济集聚效应凸显。产业结构处于动态调整和优化阶段,服务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各有千秋。投资、消费、出口三大经济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内需消费强势反弹,投资、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社会发展报告着重分析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9~2021年的社会事业发展基础数据,对人口发展、人民生活、公共服务、科技文化、就业与社会保障等维度的社会事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特别聚焦2021年疫情多点散发背景下的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试图通过厘清发展脉络、归纳基本特征来剖析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以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生态发展报告指出,2021~2022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长江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逐步显现,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发现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绿色发展进步明显,排名超越东部地区,九省二市绿色发展综合水平的区际差距持续缩小。其中,东部地区在绿色生产领域优势明显,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在绿色生活和绿色生态领域占据优势。未来,长江经济带应以水环境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突破口,以无废城市建设引领长江经济带循环经济发展,以低碳节能转型促进长江经济带尽快实现“双碳”目标。
指数篇包括了五大指数,分别是长江经济带地区绿色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力、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水平指数。其中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从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三个领域,对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2020年度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价。通过对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和三大领域发展指数的测算与排名,在城市、城市群两个尺度上全面刻画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报告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标评价体系,并基于AHP-EVM模型设置主客观综合指标权重,得到科技创新驱动力综合指数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载体、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绩效4个专项指数以及10个二级指标得分,全面、系统地评价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驱动力。结果表明,以上海、南京、武汉、苏州、杭州等城市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的格局趋于稳定,成都、重庆、南昌、贵阳等中西部中心城市的排名有所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指数报告从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产业创新、环境友好四个维度,系统而全面评价了长江经济带126个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依据综合指数及四个专项指数,对126个城市进行了排名,并着重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排名前20的重点城市进行了分析。社会发展指数报告将长江经济带全域内126个地级以上行政区作为样本,通过构建包括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均衡、社会活力四个维度在内的发展指数,全面分析了长江流域发展动态。与上年相比,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指数得分持续提升,但疫情带来的影响仍然明显,导致提升速度较以往有所减缓。从区域差距来看,上中下游间仍存在明显的差距,特别是上游和下游间。从分项指标看,长江经济带全域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稳定,城乡发展相对均衡,社会保障事业向好且进步空间仍较大。具体而言,长江经济带下游三省一市继续大幅领先于全域,与中游和上游地区形成阶梯式的断层,上游和中游城市在社会保障领域发展仍明显滞后,需进一步采取针对性举措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水平指数报告围绕长江经济带地区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目标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从政治、经济、社会三大宏观层面来探究长江经济带实现共同富裕之路,并提出要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探索平衡、协调、包容的发展路径;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制度保障,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精神富裕和物质富裕同步推进,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共存的社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生活差距。
产业篇跟踪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农业、工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数字经济的最新发展态势,运用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数据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其中农业发展报告指出,长江经济带地区农业增加值仍占全国农业经济的近半壁江山,拥有与全国总体相似的产业结构,上中下游地区农业基础各异,下游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中游地区次之,随着对农业用地的宜机化改造,以丘陵山区为主的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较快,机械化和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要整体上实现农业现代化,长江经济带地区还存在短板,需要上中下游地区加强合作、协同发展。2022年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继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稳定主要农产品供给、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工业发展报告指出,2021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稳健上行、稳中向好,工业投资恢复快速增长,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工业资产增幅持续扩大。从重点行业发展水平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营收持续下滑,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平稳发展,汽车制造业产销量均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成倍增长。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被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提及。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将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优势,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占GDP比重达到39。8%。在过去一年里,长江经济带地区数字经济得到显著发展。从数字产业化来看,长江经济带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占全国的1/2左右,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在10%以上。从产业数字化来看,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四川、湖南、安徽、重庆、江西的产业数字化规模都超过1万亿元。另外,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2021年都有不俗的表现。2022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数字经济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数字经济实现更好地协同发展。旅游业发展报告指出,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旅游业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将共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作为实施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发展,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业在资源开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实现了长效合作。但区域间的旅游发展水平仍存在差距,区域合作过程中仍存在壁垒。报告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尤其是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对长江经济带的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当下旅游业发展中的新需求,围绕进一步开发国内旅游市场、丰富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业态、打响区域红色旅游品牌等提出相应的建议。交通运输业发展报告指出,2021年疫情多点散发,国家采取各项有力防疫措施使得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抓住时机求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高效率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普通干线交通网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水平逐步提升。基于交通网络里程、道路投资状况、港口建设和机场群建设等各方面统计数据,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发展情况,并对上中下游发展状况进行比较,针对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