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郑州城市发展报告(2022) | ||||
英 文 名: | ANNUAL REPORT ON URBAN DEVELOPMENT OF ZHENGZHOU (2022) | ||||
作 者: | 叶光林 马飞 刘涛 贾玉巧 | ||||
I S B N: | 978-7-5228-0665-5 | ||||
丛 书 名: | 郑州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经济发展 郑州 文化建设 城市建设 社会治理 |
《郑州城市发展报告(2022)》是由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区域发展蓝皮书。本书由总报告、经济篇、文化篇、社会篇、案例篇等五部分组成。其中,总报告是全书的核心和统领,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系统研究,全面反映了郑州市2021~2022年城市经济、社会、法治、文化、生态等领域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全市发展中的做法、经验和成就等进行了总结,对2022~2023年各领域发展形势、面临的机遇等进行了分析预测,并提出了郑州在经济、社会、法治及文化等领域发展的建议。
经济篇对郑州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并对郑州市经济韧性、对外开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探讨。总体来看,郑州经济运行符合发展预期。同时,郑州市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下,推动外贸经济量质齐升,持续拓展开放通道网络,开放平台蓄势崛起,开放机制更加完善。郑州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省会中排名第五位,连续10年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位。郑州市作为第二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赛手”,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打造国际性标志商圈的基础。郑州市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超硬材料、高端装备产业等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市通过放大物流网络、物流集疏、物流产业、物流市场的牵引与带动优势,使得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文化篇在系统总结郑州市文化建设经验基础上,对全市文化高质量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对城市文化竞争力、时尚文化之都建设、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等进行了重点研究。郑州市积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文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新优势日益突出,城市文化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时尚文化魅力持续增强,全市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有力,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稳居全省首位,城市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文化科技融合加速,文化呈现良好发展势态。
社会篇主要从居民养老、生态治理、法治建设、人才工作、健康城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系统总结了郑州市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经验和成效。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取得了长足发展,群众参保率持续提高,满意度得以提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远高于医疗保险。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成为长江以北唯一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殊荣的省会。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日益健全,行政决策公信力持续提升,服务型行政执法整体推进,政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依法及时有效化解,通过建立健全基层政务公开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0万条,受理依申请公开4000余件,受理电话咨询1300余人次。
案例篇是对郑州市区域发展经验的总结,重点分析了郑州市高新区数字政府建设、金水区创新驱动发展实践、巩义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做法。高新区开创了“数智治理”新模式,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城市“实验场”,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实施“互联网+监管”等举措,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企业和居民获得明显实惠,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区域经济的高水平发展。金水区作为河南省内唯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联动”的行政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四个一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协同创新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得到有力支撑。巩义市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铝加工产业为牵引,加快绿色化、高端化、技术化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21年位列中国县域工业百强榜第42位,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本书通过翔实的数据资料、客观的实证分析、系统的研究探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2021~2022年郑州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基本情况,既有对郑州城市总体发展的回顾和总结,也有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和预测;既有对各领域发展问题的深度探讨,也有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权威解读;既有理论性研究专题的支撑,也有典型经验的剖析。本书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能够为研究阐释郑州、宣传推介郑州及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是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领域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