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报告(2022) | ||||
英 文 名: | ANNUAL REPOR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ALENTS IN CHINA (2022) | ||||
作 者: | 莫荣 战梦霞 吴加富 | ||||
I S B N: | 978-7-5228-0446-0 | ||||
丛 书 名: | 人才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就业 人才培养 人才供求 人工智能人才 |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报告(2022)》是关于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的第一部权威研究报告,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完成。全书包括总报告、专题篇、行业篇和区域篇四个部分。
本书系统梳理了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的政策、产业、区域、教育背景,我国已有440所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专业,5所学术机构进入2020~2021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学术机构综合排名TOP10。本书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就业和供需现状。在供给方面,男性、23~35岁、本科学历是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特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人工智能人才最多,超过六成的人工智能人才工龄在10年以下,3/4的人工智能人才来自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1/3的人工智能人才期望年薪为15万~25万元。在需求方面,互联网、游戏、软件行业,平台架构岗位,1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长三角地区及北京市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并且学历要求以本科为主。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培养体系支撑力不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需持续优化。本书认为未来应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培育机制,加大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推进力度,优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释放人工智能职业技能等级的市场评价活力。结合各地出台的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政策,本书预判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技术研发人才的重要任务,智能产品的多场景应用则成为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新挑战;科技领军型人才的重要性将进一步突显,人工智能人才队伍的规模将进一步壮大。
本书对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的教育培养、岗位需求以及国际人工智能人才和就业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我国高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同质化,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滞后,尚未形成人工智能学科专业群,课程建设缺少连贯性和可持续性,师资匮乏,“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力度薄弱。本书认为未来应在坚持分类分层培养以全面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优化人工智能学科布局以完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增强持续创新发展优势、建立健全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促进产教科教深度融合等方面扎实推进。市场上不同岗位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程度不同,需求由高到低依次为反欺诈/风控岗位、机器视觉岗位、人工智能训练和数据挖掘岗位、机器学习岗位、图像算法岗位。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总量有限但增长速度快,应用研究人才扩展更快。未来我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需要在国家和组织层面保证有足够竞争力的投入,积极开展跨国、跨地区的人才招募和使用,扩大多元化人才培育渠道,提高政府对人工智能人才的直接利用能力,鼓励其他领域人才向人工智能领域转型,提升人工智能人才的沟通和管理技能。
本书对互联网、金融、汽车行业的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互联网行业人工智能人才平均年龄偏低,“35岁焦虑”已成为热议话题,应重点关注如何理性调整人员架构、提高人才质量、提升人才管理服务等新情况新问题。本书认为未来需在构筑互联网人才创新发展高地,提升人才队伍整体质量,打造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引导和规范行业人才发展等方面提质增效。金融业人工智能人才的学历结构呈纺锤形分布,对平台架构人才的需求“一枝独大”,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人才评价标准亟待完善。本书认为未来应加强科学谋划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共促人才发展,健全在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汽车行业的人工智能人才而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背景的占比最高,呈现由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企业流动的趋势,研发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供给不足,高校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本书认为吸引核心技术人才,提高人力资源供给,促进校企合作,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是促进汽车行业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的关键。
本书选取深圳、苏州、杭州、广州、北京五个人工智能人才市场供需较为活跃的城市作为典型城市,对其人工智能人才供需、培养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五大城市中互联网、游戏、软件行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最大,电子、通信、硬件行业次之,汽车、机械、制造业排名第三。深圳市金融行业,苏州市汽车、机械、制造行业,广州市广告、传媒、教育、文化行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的相同行业。五大城市均对平台架构人才表现出强烈需求。本书认为未来各地需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优化高等院校的师资结构,提升政产学研的协同效能,加强本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报告(2022)》向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和社会大众展示了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及发展趋势。全书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对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全貌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希望能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关企业、社会大众等提供了解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的权威、翔实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