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 | ||||
英 文 名: | REPORT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EIJING (2022) | ||||
作 者: | 贾品荣 方力 姜宛贝 | ||||
I S B N: | 978-7-5228-0131-5 | ||||
丛 书 名: | 北京高质量发展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北京 区域经济发展 高质量发展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发展覆盖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贯穿了生产流通、分配和销售等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国家和首都的资源禀赋特征,开展系统的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和路径。为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和北京市的决策部署,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持续开展“创新驱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研究,举办首都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发布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本报告提出衡量省域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构建了衡量省域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北京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当前,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继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涉及发展理念与战略的转变,需要加快形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指标体系和政策体系。本书聚焦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六大显著特征,构建了六个维度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本书主要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个部分,共10篇报告组成。总报告梳理了2021年北京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及其成效,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评价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分报告分别构建了经济、社会、环境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19年北京经济、社会、环境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与各维度指标得分较优的省份进行对比分析。专题报告则聚焦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首次构建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了北京产业发展水平。在北京产业发展中,高精尖产业是有力抓手。报告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医药健康产业和科技服务业这三个北京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从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征、存在问题及国际比较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
本书的主要建树:
1。“三驾马车”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局,68个评价指标推动北京转型发展
本书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由68个评价指标构成的北京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国际权威机构报告看,经济维度、社会维度、环境维度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从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看,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增长相比,从关注经济增长一个维度,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从北京的定位看,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集聚了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以创新为第一引擎,引领并驱动经济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首个实质性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应通过适当减量倒逼机制改革,在既有的人口、土地和环境等硬约束下实现更大产出比,实现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北京是中国首善之区,按照“七有五性”要求,应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城乡统筹,促进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2。北京高质量发展持续领先,主要引擎作用凸显
本书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评价了2005~2019年北京高质量发展水平,重点评价分析了2019年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情况。2005~2019年,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由0。714上升至0。973,增长幅度为36。27%,年均增长率为2。24%。2018~2019年,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2。31%。研究得出:(1)2005~2019年,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加速增长,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其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作用凸显,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需要提升。(2)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一,环境高质量发展指数明显领先于其他省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于全国前列。(3)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提速增长,创新驱动指数与经济增长指数为关键驱动力。相比其他省份,北京创新驱动指数优势明显,效率提升亟待加强。(4)北京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数小幅增长,民生优化指数和城乡统筹指数为主要驱动力。北京民生优化指数和城乡统筹指数居于全国前列。(5)北京环境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增长,资源利用和污染减排为主要动力源。污染减排和资源利用水平为全国最高。
3。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创新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本书从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创新驱动四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了北京2005~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得出:2005~2019年,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0。310增至2019年的0。477,增长幅度为53。87%,年均增长率为3。13%。2017~2019年,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幅度为9。40%,年均增长率为4。60%。2019年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同比增长5。07%。近期,北京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其中,北京创新驱动指数优势明显,创新驱动指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升的贡献率为52。10%。结构优化指数领先于其他省份,经济增长指数和效率提升指数相比全国最优水平有一定差距。本书从稳固创新驱动优势、保持经济增长稳定、补齐结构优化短板、推进效率提升变革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4。北京社会高质量发展呈“N”形增长态势,应加强关注风险防控水平
本书从民生优化、城乡统筹和风险防控三个维度构建了北京社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评价分析了2005~2019年北京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得出:(1)2005~2019年,北京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N”形增长态势。2017~2019年,北京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数增幅为1。62%,年均增长率为0。81%。(2)2005~2019年,民生优化指数整体呈增长态势,增长速度随时间加快,其为北京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横向比较而言,北京民生优化水平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3)2005~2019年,城乡统筹指数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态势,为北京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之一。(4)2005~2019年,风险防控指数总体稳定,对北京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需要提升。
5。污染减排水平表现亮眼,助力北京环境高质量发展
本书从环境质量、污染减排、资源利用、环境管理四个维度构建了环境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了北京2005~2019年环境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得出:(1)2005~2019年,北京环境高质量发展指数由持续增长转变为波动增长。2017~2019年,北京环境高质量发展指数增幅为0。14%,年均增长率为0。07%。(2)2005~2019年,北京环境质量指数略有增长,其对北京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为四个维度中最低。与全国其他省份相较而言,北京环境质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3)2005~2019年,北京污染减排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其对北京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在四个维度中位列第二,但近期(2015~2019年)排名第一。从全国来看,北京污染减排指数高于其他省份,稳居全国第一。(4)2005~2019年,北京资源利用指数不断提高且增速较快,为北京环境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横向比较而言,2005~2019年,北京的平均资源利用指数位列全国第一。(5)2005~2019年,北京环境管理指数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对北京环境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较小,但随时间逐渐增强。
6。“高精尖”产业脱颖而出,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六大特征
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本书从产业基础、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六个维度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对北京产业升级进程和发展特征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研究得出:(1)2020年,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为0。7229,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5。2%。(2)在六个维度中,绿色发展指数增幅最大,2020年北京产业绿色发展指数是2005年的3。3倍。其他维度也实现了大幅增长。(3)从贡献率分析,绿色发展指数贡献率最高,协调发展指数贡献率亟须提升。(4)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六大特征:第一,数字基础设施升级,产业发展再添动力;第二,构筑创新发展优势,人才驱动蓄力前行;第三,协调发展空间打开,高精尖产业脱颖而出;第四,绿色发展助力增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第五,开放发展迈上新台阶,服务贸易优势突出;第六,就业环境得到改善,共享发展更进一步。
7。科技服务业成为战略支撑力量,产业生产效率提升成为“关键棋子”
“十四五”规划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科技服务业作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释放科技服务业发展红利、支撑其他部门经济转型升级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目标。本书对科技服务业已有研究、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成效进行了梳理,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运用指数评价体系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的科技服务业规模、投入、产出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从宏观层面来看,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科技研发重视度凸显,研发投入产出率持续提升;第二,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行业发展活跃度显著增强;第三,新创造价值能力偏弱,产业生产效率提升是关键;第四,行业发展区域性明显,海淀区和朝阳区优势显著。从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北京科技服务业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科技金融服务业盈利能力显著,但增速偏低;第二,研究和试验发展资产总额偏低,仍需加大投入力度;第三,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利润为负,发展潜力待激发;第四,科技信息服务保持稳定增长,支撑作用凸显。在《国际首都科技服务业发展比较报告》中,首先构建了指标体系,测度和评价了国际首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北京目前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其次梳理了国际首都培育科技服务业的政策和措施;最后基于国际首都的发展经验,针对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得出:与新加坡、东京和首尔等首都城市相比,北京的科技服务业在产业规模、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针对北京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弱势,本书提出了加大高精尖产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提升科技服务的商业化水平,提高研发服务业的发展质量等政策建议。
8。高精尖产业赛道如何胜出?15个发展趋势缤纷呈现
“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精尖产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阶段。本书以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为例,从五个方面反映发展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提出发展高精尖产业需要把握“五大宏观力量”、“五大中观力量”和“五大微观力量”。“五大宏观力量”是指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双碳”目标、就业优先战略及健康中国战略;“五大中观力量”是指产业互动、产业升级、空间重构、产业生态、数字化驱动;“五大微观力量”是指技术引领、应用场景牵引、人才与企业的匹配、服务化创新及迭代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