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 | ||||
英 文 名: |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
作 者: | 罗佳 | ||||
I S B N: | 978-7-5201-8684-1 | ||||
丛 书 名: |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疏导 |
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和快速转型,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交织使人的心理方向愈加迷茫,突发的各类社会问题使人的心理感受愈加复杂,个体的具体遭遇又不断引发新的心理困惑,这一切最终导致人的心理承受力不断降低,心理的幸福感与和谐感也逐渐减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实施心理疏导,消除个体心理郁结,厘清心理困惑,转化心理态度,提升心理品质,帮助人们进行积极的心理疏通和心理引导,有助于人们以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参与到个体生活以及社会当中,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稳定与发展。故而,本书以个体心理疏导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什么”进行内涵与特征的阐述,“为什么”进行现实迫切性的回答,“怎么样”进行理论取向和规律遵循的学理论证,以及实施路径和方法技术的实践探索。总体来说,这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系统筹划。除了绪论和结语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基本概述。首先,从心理疏导的一般概念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特定概念进行解读,并将这一概念与思想疏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进行区分,以体现核心概念的准确性。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方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理论基础;最后,从务虚与务实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方法与理念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论述其特征,以此完整概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现实诉求。首先是来源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即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增强需要突出人性化疏导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扩展需要延伸疏导的不同形式。其次是来源于个体心理健康平衡的需要,通过心理疏通净化心理空间,通过心理引导改变偏激认知,通过心理调适减少负面情绪,通过价值引导消除价值观的迷茫。最后是来源于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时代变迁导致的社会心理失衡,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各类负面事件导致的社会焦虑,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弱化导致的心理危机,需要进行心理关爱。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价值取向。照顾到教育对象的主体诉求,要坚持以尊重、聆听、理解和体谅为要求的人本取向;凸显良好关系对心理疏导实施的重要性,形成心理疏导中关系取向双向互动、支持鼓励和引导提升的层次结构;强调文化之于个体心理的多重影响,突出心理疏导的文化取向,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素材,适当融入轻松积极的大众文化产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属性提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取向,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用先进价值理念引领和整合个人心理,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遵循规律。其一,从心理和思想的交互性、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联系性入手,提出心理分析与思想分析同步的规律,只有在心理疏导中进行客观完整的分析,才能把握教育对象的真实状态。其二,从认知和情感的关系、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价值入手,提出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规律,只有在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状态下,才能转变个体心理。其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既要帮助个体实现心理和谐与健康,更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规范,提出心理疏通与价值引导结合的规律,体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的价值目标。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实施路径。要增强心理疏导的作用效果,就需要将实现途径多样化、范围扩大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实施的立体网络。首先,依托日常生活,确立以人文关怀和心灵呵护为核心的心理疏导生活基础;其次,借助实践活动,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个体心理态度的转化和心理品质的提升,体现心理疏导的实践形式;再次,注重大众传媒,用传播正面信息、宣传正确价值观的方式扩大心理疏导的媒介平台;最后,利用网络空间,建成能实现线上线下积极互动、虚拟现实齐进、关注引导并存的心理疏导网络体系。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方法与技术。心理疏导既需要借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较为成熟的方法,包括理论教育法、疏导教育法和激励教育法,也要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特殊方法。例如,以心理郁结清除和心理空间净化为目的的心理宣泄法,以融入情感,体现情感价值的情感感染法,还有促进个体身心放松,促进心理疏导实施的放松调节法,以及找准问题焦点,集中解决的重点突破法。为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实施的科学化和有序化,也要探索相关技术,包括正确运用解释技术、合理使用面质技术和有效实施处理阻抗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