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产阶层逆城市化的移民现象 | ||||
英 文 名: | Research on Migration Phenomenon of the Middle Class in Counter-urbanization | ||||
作 者: | 张慧 | ||||
I S B N: | 978-7-5201-7933-1 | ||||
丛 书 名: |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 ||||
关 键 词: | 中产阶层 逆城市化 移民现象 |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病”问题在一些大城市有所显现,越来越多的城市中产阶层选择逃离到西部地区宜居的农村和小城镇居住,选择一种反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本书从城市中产阶层移民动力、移民过程、移民结果三个视角出发,对比中产阶层在移民地的生产方式、价值追求、社会关系网络三个方面阐述相关的内容。
中产阶层逆城市化的移民动力,主要源于外在和内在。外在动力来自健康的需求及对更优质自然环境的选择,对良好人文环境的追求,以及在现代科技信息、物流技术的推动下,对生活更加方便的追求。从内在动力来看,是源于中产阶层对生活自主化的选择以及对兴趣追求的提升,归结起来是对美好生活的进一步向往以及内心理想化的追求。
从中产阶层逆城市化的移民过程来看,都市中产移民会选择以自我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将城市的生活方式扩散到移民地,并较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中,形成各种圈子。这不仅带来了当地村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房地产、旅游、文化的繁荣,也带动了当地传统生态农业、传统民居、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而且,在有关社会信仰、教育、价值观、社会分层等方面有了背离于主流社会的更多践行和思考。
从中产阶层逆城市化的移民结果看,主要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正面影响主要有外来资本注入,带来村镇经济的发展、当地文化的更加繁荣,中产精英的社区参与并尽其所能服务社会、为当地社区发展贡献力量。但是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大量外来资本注入,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经济秩序,房价提升、物价上涨;公共资源被抢占,造成了相关基础设施的短缺以及环境资源的大量破坏;同时,也造成了当地文化的混乱、各种主义的互诟。比如,大理本地人的生活已无以前平静,本地人一个个正在搬离,一个由外来中产构成的村镇人群正在慢慢形成。
此外,本书还归纳出中产阶层逆城市化移民的特征:精神追求和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助力了“逆城市化”的发展,生产方式随意,注重对生活理想价值的追求,在社会关系网络上有融入性也有其自主隔离性。由此,本书认为:如大理村镇这般凸显生态、文化和生活价值的地方更能满足从大城市回归乡村的人群的需求,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城市病”所带来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带动乡村振兴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逆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但“未饱先变”的逆城市化现象也会对移民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应该积极引导和促进这种趋势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