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 | ||||
英 文 名: | Risks Management of Financing Platforms at Local Governments Problems & Countermeasures | ||||
作 者: | 高艳魏荣桓张玉平赫梦莹 张洁梅 | ||||
I S B N: | 978-7-5201-7754-2 | ||||
丛 书 名: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
关 键 词: | 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2008年后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源,但如何解决债务迅速膨胀引发的风险问题也成为我国政府和银行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在“稳增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呈现累积和叠加态势。在风险膨胀、压力剧增的境况下,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正处于治理的关键时期,风险是会成为政府投融资改革的一次机遇还是会恶化为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关键在于风险的管理和责任的履行。哪些主体从平台投融资中获益?哪些主体参与了制造风险?又是哪些主体在平台风险的承担和治理中推卸责任、转移风险?风险是否在受益者和制造者间均衡分配?这些都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治理首先要明确的,它既关系到风险分配正义问题,也关系到风险治理的效果,否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治理将陷入“治理悖论”,成为下一场风险的起点。
风险社会理论揭示了人类已经进入充满多种风险的时代,风险和安全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议题。在风险频繁发生的现代社会,风险分配与财富分配一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风险社会中,财富分配依然存在,但是风险分配正在成为社会分配的主导逻辑,而且风险分配已经超越财富分配,成为风险社会的核心问题。本书基于风险社会、风险分配、风险管理、地方政府投融资等理论,沿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主线展开研究。
本书从风险分配与利益分配失衡、风险分配与责任分配失衡两个方面分析了平台风险分配失衡的特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分配失衡不仅会降低主体担险治险的积极性,而且会导致风险累加和再生产,甚至会增加风险转化为系统性危机的概率。因此,必须在风险分配正义的原则下确定主体的风险责任边界,提升主体的治险能力,运用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主体自担风险,并消除风险内生机制,真正实现风险的有效治理。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生成与利益主体风险地位不平等、平台风险责任模糊、利益主体担险动力不足和风险转移约束机制低效有关。在风险分配过程中,风险分配不均的现象如果得不到适时干预,将导致风险累加。风险的规避和新风险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主体治理风险的举措会带来某种新风险。此外,不同的治理主体面对风险的态度及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些都会影响风险的治理效果。
研究、分析某些典型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地方政府融资活动,可以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值得借鉴的经验。本书还进一步通过案例来剖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问题,建立基于VaR的CreditMetrics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河南省投资集团的风险进行度量。以北京市房山区融资平台的搭建及其流程为例,介绍了政府融资模式和房山区金融服务产业园项目,从融资模式、经营管理等方面讨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制约因素。通过对两个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分配的内在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具体地方实现风险责任承担和有效治理的策略。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是多方位的,不能仅从金融机构角度防范信贷风险,要依据贷款的风险特征、风险成因和风险影响因素,从政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和公民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减少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