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籍
同系列图书
相关图书

制度与规范:比较视野下中亚区域一体化研究

书   名: 制度与规范:比较视野下中亚区域一体化研究
英 文 名: Institutions and Norms:Central Asian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rctive of Comparative Regionalism
作   者: 王志
I S B N: 978-7-5201-7745-0
丛 书 名:
关 键 词:  中亚 经济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政治 地区共同体

中文摘要

自“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实施以来,它有效推进了中国与中亚区域政治、经济关系发展,与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间形成良好互动关系,提升了中国-中亚地区化水平,也间接提高了中亚区域一体化发展速度。然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亚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它与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间的复杂辩证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本书基于比较地区主义理论,提出分析比较地区一体化程度的框架,探究中亚区域一体化及未来前景。从比较地区主义视角来说,区域一体化可区分为经济一体化、制度一体化和身份一体化;地区性程度可概括为:地区空间、地区复合体、地区社会、地区共同体、地区制度实体和地区行为体性(Regionness)。两个维度结合有助于辨析不同区域一体化。

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是影响中亚区域一体化的两个主要地区组织,从比较地区主义视角来说,它们体现出制度与规范差异。欧亚经济联盟受到欧洲一体化规范影响,重视超国家制度对成员国的约束。经济一体化维度,它致力于经济联盟,实现地区共同体;制度一体化维度,它成立超国家地区组织,打造地区制度实体;身份一体化维度,它立足于欧亚主义,力图呈现地区行为体性,希望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较大影响力。相比较而言,上海合作组织不同于欧亚经济联盟,依托信任构建的规范约束成员国行为,体现了中国倡导的地区一体化实践。经济一体化维度,它希望打造自贸区,形成部分地区社会;制度一体化维度,它倡导信任、规范与合作,搭建跨政府合作平台,无意形成超国家地区制度实体;身份一体化维度,成员国间形成开放、差异性身份认同,致力于构建命运共同体。

鉴于内外限制,以己为主的中亚区域一体化进展有限。体现中亚区域一体化现有成就的两个地区组织中,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呈现出不同的地区一体化理念,各自存在优缺点。欧亚经济联盟倡导超国家一体化,与中亚区域规范难以匹配,发展前景存疑。上海合作组织的有效性建立在成员国政治精英信任基础上,社会信任有所缺失,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难以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弥补上述组织不足,客观上起到促进中亚区域一体化的作用。

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互联互通”,有助于解决制约中亚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瓶颈,提升区域内地区化程度,助力中亚区域一体化。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基于“民心相通”,倡导“丝路精神”,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为中亚区域一体化未来发展提供了可能的路径选择,实现中国与中亚区域发展的双赢。

<<
>>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