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要素流动、协同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 ||||
英 文 名: | FACTOR FLOW,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 ||||
作 者: | 李孟刚常野金田林于重阳 | ||||
I S B N: | 978-7-5201-6606-5 | ||||
丛 书 名: | 北京交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系列丛书 | ||||
关 键 词: | 中国 研究 发展 城乡一体化 |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获得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愈发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严重障碍。追溯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成因,要素流动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所以,缓解乃至消除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发挥区域协同的政策合力,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实现经济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江苏省和京津冀地区为例,探讨区域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阐释了区域协同和要素流动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路径,为后续研究从区域协同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提供了借鉴经验。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经济、文化、地缘上十分接近,具备协同发展的基础。尽管京津冀三省市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并未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该地区长期以来发展极不平衡,北京市和天津市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而河北省则是相对落后的乡村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京津两个特大城市产生的“涓滴效应”与“虹吸效应”相互抵消,邻近京津的部分区县发展略显落后,形成“环首都贫困带”,不仅迟滞了河北省的发展,也加深了北京的“大城市病”,对京津冀地区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本书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探讨区域协同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本书在建构区域协同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实证检验了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作用机制,并指出了其实现路径,提出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本书运用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遵循“背景介绍—文献梳理与述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实证检验—路径识别—政策建议”的技术路线,深入分析了区域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为此,本书首先介绍了区域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对城乡一体化影响的研究背景、意义和方法,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区域协同发展、要素流动与城乡一体化的相关文献,在指出已有文献的贡献和不足之后,构建了区域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以京津冀为分析案例,对区域协同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做了测度,而后利用测度结果分析了区域协同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要素流动影响城乡一体化的机制和路径。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步,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从经济发展协同来看,北京和天津发展迅猛,而河北发展较为缓慢;从产业结构联动解读来审视,从时间维度看,北京市与天津市产业结构差异度先扩大后缩小,呈倒“U”形分布,河北省产业结构差异度则不断扩大;从空间维度看,北京市产业结构差异度较大,天津市次之,河北省较小;从区域市场一体化角度来探察,京津冀三省市之间生产者价格指数存在显著的联动变动特征,但指数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循,总体呈现起伏波动态势;从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角度看,京津冀三省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的GDP占比不断提升,表明环境治理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指数在2007年出现急剧下滑,而后得到缓慢提升,河北省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对比三省市的环境治理投入水平,2000年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河北、天津,2014年依次为河北、北京、天津,表明天津市环境治理投入较低,河北省投入增长较快,而且三省市之间缺乏联动治理能力。从公共服务共享共建角度来看,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交通得到显著改善,但发展差距仍十分明显。对比三省市的交通网络密度可以发现,天津市发展水平最高,北京市次之,河北省再次之,而且京、津两市较为接近,河北省差距明显。
第二,京津冀三省市在2000~2014年的15年中城乡一体化水平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分布呈梯次分布状态,北京市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河北省则远远落后于京、津两市,且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差距存在扩大趋势。从时间维度上看,得分方面,2000~2014年京津冀三省市具有大幅度提升。京津冀三省市在2000~2015年,特别是2008年以后城乡一体化水平快速提升,但三省市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几乎代表着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对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影响整体较为显著。其中,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与公共设施均等化水平对城乡一体化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分割程度对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联动水平、环境联合治理水平对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结果与统计分析结果差异不是很大。
另外,在参考前人有关测度要素流动和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方法的基础上,本书对江苏省的要素流动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公共资源四种生产要素流动对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影响,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指出了上述四种要素流动影响城乡一体化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要素流动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江苏省三大区域在要素流动规模和能力上呈梯次分布,其中苏南地区最大,苏北地区最小;第二,江苏省13个地级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时序演进上的递增性和地域跨度上的差异性,且与经济发展水平联系紧密;第三,不同要素对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对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推动作用也不是同时同向叠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