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籍
同系列图书
相关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9)

书   名: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9)
英 文 名: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2019)
作   者:  王伟杰 肖远平 柴立(满) 王月月李霞(仡佬)
I S B N: 978-7-5201-6628-7
丛 书 名: 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
关 键 词:  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中文摘要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非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也具有特殊的濒危性。数字化技术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新的保护方式,从而让非遗的传承发展更加立体和多元。我国积极推动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并启动了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在非遗数字化保护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重要成就。我国少数民族非遗资源总量较大、类型多样,积极总结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经验,并探索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助推少数民族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9)》由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负责编写,由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酒文化坊有限公司、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等多支科研团队共同参与研究并发布。

本书以“少数民族非遗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为主题,收录了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在《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的基础上,继续对我国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进行了分民族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各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本现状,利用文献资料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指出了未来少数民族非遗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和可行性路径。

本书主要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主要回顾了2011~2018年我国非遗保护实践探索中数字化保护的基本现状,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领域内取得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了现阶段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二部分为民族篇。主要对2006~2018年黎族、羌族、毛南族等3个少数民族省级以上的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发展建议。

第三部分为非遗数字化保护篇。主要从非遗数字化保护的视角出发,对土家族传统节日、毕节市非遗的数字化保护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非遗的立法保护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另外,依托当前的主流沟通媒介之一微信,研究了民间故事传承与发展的微信模式。

第四部分为非遗扶贫篇。主要从“非遗+扶贫”的背景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衡平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基层实践、黔西南州文化扶贫工作现状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实践研究。

第五部分为非遗立法篇。主要从非遗立法保护的角度,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开发的立法和政策、福建省和设区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实施情况、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实施情况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全面研究。

第六部分为田野调查篇。主要从非遗及传承人的保护背景出发,从公共文化建设、文化自信的角度,对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西南民族传统技艺与文化自信、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羌族瓦尔俄足节传承人进行了调查研究。

第七部分为附录。主要统计了2018年我国政府层面和学界层面发生的与少数民族非遗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

<<
>>

文章列表

总报告

民族篇

非遗数字化保护

非遗扶贫篇

非遗立法篇

田野调查篇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