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体育场馆发展报告(2019~2020) | ||||
英 文 名: |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VENUES (2019-2020) | ||||
作 者: | 吴特 李艳丽范松梅 马天平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战略研究院 | ||||
I S B N: | 978-7-5201-6639-3 | ||||
丛 书 名: | 体育场馆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产业发展 体育场 体育馆 |
《中国体育场馆发展报告(2019~2020)》包括总报告、建设运营篇、专题篇、案例篇、附录五个部分。作为中国首部体育场馆蓝皮书,本书既注重学术性、权威性、全面性,也强调实践性、创新性和时效性。本报告以政策为指引,以事实为依据,以案例为载体,以数据为支撑,力求呈现中国体育场馆行业全貌,探寻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引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及其经济社会价值的发挥。从“十三五”至今,体育场馆建设成效显著,无论是场地规模还是人均场地面积都有较大增长。但是,体育场馆在不同系统间、不同单位间、不同项目间以及城乡间、区域间的分布仍不均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体育场馆还不充足,篮球、乒乓球、跑步三大运动项目之外的场馆施设供给也存在不足。
中国体育场馆的业态模式主要包括体育场馆服务业和体育场地建设业。其中,体育场馆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直面临经营专业化水平不足、经营模式单一、管理人才缺乏、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偏低、经营成本高企六大制约因素。体育场地建设业的稳健成长则亟须克服融资问题、建设机制与模式问题、土地问题与后续运营问题等。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体育场馆行业将呈现如下十大发展趋势:整体快速发展势头继续保持,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场馆建设运营,场馆多元化经营和体育服务综合体渐成主导,场馆建设运营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专业化场馆运营市场主体快速成长,服务全民健身的功能与使命更为强化,冰雪、足球等重点项目掀起场馆建设发展新热潮,体育场馆成为社区发展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