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基于公共价值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 ||||
英 文 名: | Government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search Based on Public Value Theory | ||||
作 者: | 朱美丽 | ||||
I S B N: | 978-7-5201-6134-3 | ||||
丛 书 名: |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 ||||
关 键 词: | 财政预算 财政管理 经济绩效 |
在我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财政改革始终是历次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充分发挥了治理基础和支柱作用。而将绩效管理引入预算管理中,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则是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关键突破口。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自2000年开始起步,至今已经过接近20年的探索。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标志着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财政领域的一个根本要求,其核心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要追求预算支出的经济性与效率,更要追求公共价值,回归政府行为“公共性”的本质。从这一层面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落实“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新时代治国理政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是党中央就新时代如何推动行政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
当前,中央和省级层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框架已基本建立,全国人大、审计署也在增强对预算绩效的审查与监督,各方协同推进的局面逐渐形成。同时,各地方也在纷纷开展创新与试验,在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事前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和评价结果应用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随着财政收支矛盾逐渐加大,以及公众对财政支出绩效关注度的逐渐提高,单纯从管理主义视角下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突出表现在预算绩效管理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多,评价处的绩效项目优良率也在逐步提升,但公民仍普遍反映财政绩效不高。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尚未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即“为什么X资源被分配给A而不是B?”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政视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并在绩效管理中将民生改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置于经济效益之前,即强调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体现公共价值,使得财政预算支出不仅能体现经济性与效率,而且回归财政预算支出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本质。因此,从公共价值视角对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探索基于公共价值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需要。
本书以基于公共价值的预算绩效管理为研究主题,是对当前过于关注“效率至上”与“管理技术与工具”的管理主义倾向的一种研究视角的切换,也是对公共财政支出“公共性”本质的一种回归。进一步来讲,是为了使政府在利用公共财政资源“为人民服务”时,更好地体现公民的集体偏好和需求。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与财政供给绩效不高之间的矛盾。
本书以公共价值为切入点,在对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双重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从理论层面论证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以创造公共价值为目标,并分析了公共价值对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应然性与公共价值视角下预算绩效管理的新特征。同时,从实践角度分析国内外预算绩效管理前沿探索的发展趋势,印证了公共价值导入预算绩效管理的适用性。
在研究的最后,本书初步探索与设计了基于公共价值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思路、管理流程、指标体系与支持能力的建设路径及相关对策建议,力求在一定程度上融合预算绩效管理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而言,这种系统性的融合也是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的一种有效途径。鉴于公共价值理论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在我国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本书所建立的基于公共价值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性研究,还有待结合具体的地方改革实践,对提出的改革理念与框架进行进一步验证与细化,这也是笔者下一步将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