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效率 | ||||
英 文 名: |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 ||||
作 者: | 李天籽王伟 | ||||
I S B N: | 978-7-5201-6361-3 | ||||
丛 书 名: | 东北亚研究丛书 | ||||
关 键 词: | 国际合作 经济合作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建设 中国、蒙古、俄罗斯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迅猛发展,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经济效率作为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源泉,其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关系会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政策制定,尤其是在当前,依靠高资源投入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在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效率的综合影响是一个紧迫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案例,本书对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展开分析,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实现互联互通的渠道,能够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经济效率水平全面提高。
本书基于现阶段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时空演变及特征,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为例,探讨跨境交通基础设施的合作及经济影响,由此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在微观企业层面的研究中,利用信息技术传播模型解释运输距离缩短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并从加快信息技术流动、改变企业投入产出结构、降低信息不对称、扩大市场与加强专业化分工等影响渠道进行具体分析。在实证检验方面,利用Arcgis软件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所有企业到最近高速公路的距离,并将其与半参数法求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组成面板数据,定量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企业到高速公路距离的增加,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入工具变量并进行稳定性检验后发现结果仍然成立;②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高速公路对非国有企业、内销型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以及距离高速公路在30~50km范围内的企业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第二,在中观行业层面的研究中,利用“内涵型资源错配”理论解释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可以降低资源错配的理论机制。以微观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加总的方法对行业层面的变量予以考察,通过构建包含工具变量的静态回归模型和包含滞后项的动态矩估计模型,验证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以下两点。①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行业资源错配程度。②异质性分析方面,从不同等级公路异质性分析来看,高等级公路对资源错配的改善作用更大;从行业异质性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要素密集度低的行业影响更大;从区域异质性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中西部地区资源错配的改善作用更大。
第三,在宏观区域层面的研究中,利用基础设施外部性理论模型解释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对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机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直接效应是通过技术水平、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四个方面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影响;溢出效应则通过网络性、时空压缩效应、知识增益效应影响周边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从实证分析结果看:①通过三种权重条件下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向且很显著;②进一步分析发现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遵循距离衰减规律,溢出效应大致呈现M形的变化趋势,回归系数的最大值出现在50km左右;③从异质性角度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三个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都会产生正向且显著的溢出效应,在0-1权重条件下,东部地区的作用最大,在地理距离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条件下,中部地区的作用最大。对三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进行比较后发现,珠三角城市群的溢出效应最大,长三角城市群次之,京津冀城市群最小。
第四,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耦合协调度、空间溢出效应和边界效应研究后发现:①中蒙俄经济走廊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总体水平较高,而且较为均衡,领先于其他经济走廊所涉城市;②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值高于其他经济走廊;③新亚欧大陆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一体化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国内区域一体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案例,对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及中蒙俄跨境基础设施合作和模式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