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籍
同系列图书
相关图书

京津冀发展报告(2019)

书   名: 京津冀发展报告(2019)
英 文 名: ANNUAL REPORT ON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作   者:  祝合良 叶堂林
I S B N: 978-7-5201-4866-5
丛 书 名: 京津冀蓝皮书
关 键 词:  研究报告 区域经济发展 华北地区

中文摘要

放眼国际,面对“工业4。0”时代全球经济转型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已成为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的关键载体和战略平台。聚焦京津冀,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既是京津冀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更是带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实施5周年,三地在科技、交通、生态、产业、城镇体系、公共服务等领域仍面临着诸多体制机制障碍,需通过改革创新加以解决,改革创新已成为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症结的有效路径。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强调应加强三地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来提升协同创新水平,进而打造创新共同体。当前,京津冀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主要推动力来源于政府,市场机制尚未成为推动创新驱动的主导力量。本报告在系统梳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创新城市的发展规律,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发展来推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实现的路径与机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本报告重点围绕“京津冀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这一主题,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照京津冀协同发展5周年所取得的基本成效与面临的主要问题,系统分析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引领示范区建设三年来的关键举措与重要进展,从完善区域创新系统、培育区域创新增长极、提升企业创新的主导地位、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耦合机制、制定促进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等方面探讨了京津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实现方式。

本报告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部分,共13章内容组成。总报告围绕京津冀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展开论述,在系统梳理创新驱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集聚力-行动力-影响力-辐射力-承载力”五位一体的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具体分析了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的水平、地位与驱动能力,得出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整体逐步提升,但总体仍处于低水平协同状态;创新要素集聚水平稳定,三地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且始终保持以北京为核心的区域创新格局等基本判断。但受创新要素空间配置失衡、创新环境落差较大、高技术产业实力下降、科技资源与要素流动共享机制缺失等因素制约,京津冀仍面临内部创新链接程度不足等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分报告由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协同创新指数测度、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创新耦合机制探索、财税制度保障、国内创新城市比较、京津冀核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测度与评价等八个分报告组成,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探寻京津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得以实现的主要问题与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专题报告对京津冀三地全面创新改革引领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举措与重要进展进行了专项分析。

本报告的主要建树:

1。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与成效进行了系统回顾,从公共服务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一体化建设、交通一体化建设、生态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得出:京津冀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创新动能逐渐释放,协同创新布局有序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产业分工格局日趋明朗;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京冀扶贫协作取得突破;生态治理扎实开展,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完善;互联互通稳步推进,开放发展格局逐渐显现;定式思维逐步打破,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等。同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强“核”任务任重道远,北京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不平衡问题严峻,区域内部差距和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发展不充分问题突出,在全国发展中的优势有所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内差距,实现均衡发展;提升发展水平,实现充分发展;完善协同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

2。对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富集、天津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河北转型发展势头良好的综合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本报告在系统梳理区域创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的现状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得出:京津冀创新系统主体结构中企业的主体地位有待加强;三地间创新水平差距过大,北京溢出效应不显著;地方品质有待提高等。

3。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效与问题进行了测度分析,本报告构建了包括协同基础、协同行动、协同成效和协同环境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监测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赋权,研究得出:从协同创新水平看,2011~2016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9。6768增加到86。1900,协同基础雄厚,协同行动态势良好,协同成效显著,协同环境持续优化。从空间结构看,京津冀三地基本形成创新发展的“中心-外围”分工格局,北京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京津已成为区域重要的创新轴。但也发现:京津冀存在三地间创新能力差距过大、创新链缺乏产业链支撑等方面的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4。对京津冀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城市群的角度出发,对京津冀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基于水平、效率、均衡度三个方面的测度,并将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探究京津冀在企业创新方面的优势与短板。得出:京津冀三地企业创新能力差距较为悬殊,河北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京津冀企业创新效率仍有上升空间,技术进步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有待提升;京津冀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均衡度相对不足,尚未形成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等基本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5。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了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了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6。对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财税保障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报告对已推行的支持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财税政策进行了分析与评估。从财权及事权的匹配、政策差异、税收竞争、税收优惠、税收征管、政策衔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7。将北京与国内主要创新城市进行了对比研究,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3个层面构建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北京与国内其他9个创新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这些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国内创新城市中,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优势,但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各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加强创新环境营造和创新人才培育对北京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8。对北京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测度与评价,本报告在梳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北京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指数测算和综合分析得出:北京经济增长趋势稳定;创新驱动能力快速提高但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经济结构优化步伐加快但高技术产业出口能力较弱、生产效率整体稳步提高但资本效率有所下降;北京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高层次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等基本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9。对北京绿色发展成效进行了测度与评价,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活六个维度入手,运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市绿色发展成效进行测度,得出:在全市层面,绿色发展指数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态势整体向好,但资源利用方面表现不佳;在功能分区层面,中心城区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而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相对不足,城市副中心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发展较好而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发展新区的能源清洁化、减量化等方面面临压力,生态涵养区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成效突出而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10。对北京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进展与趋势进行了研究,从“创新源”(北京)与“创新腹地”(津冀)的关系入手,提出北京是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源动力和策源地。北京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中的地位,体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带动、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方面。自京津冀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来,北京在创新资源配置、载体培育、体系构建以及知识产权、人才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也存在北京对津冀地区发展带动不足、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市场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进程中,北京创新资源对外合作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层次将越来越高,协同创新参与主体也将越来越多。围绕北京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制度优势,应从创新资源统筹、创新资源合作、金融保障以及人才一体化等方面继续推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深入发展。

11。对天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进展与趋势进行了研究,天津建立了包括领导推进、分工负责、工作协调、督促检查等在内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的长效机制,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天津层面改革试验以及区域特色改革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研究认为,天津仍需在理顺政府管理职能、探索区域性立法、开展改革绩效评估等领域继续进行探索,在整合政策供给体系、理顺沟通机制、创新组织运行方式以及强调改革担当精神方面进行实质推动。

12。对河北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进展与趋势进行了研究,本报告从着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科技金融对创新发展的助推作用、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重点探索深化开放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等方面梳理了河北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分析了现阶段河北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做好政策设计及优化、建立新型的跨部门协同管理组织形式、继续深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13。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目前,京津冀在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方面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京津冀内部创新梯度差异悬殊导致创新协同难度较大;二是高技术产业支撑能力下降导致技术承接能力不足;三是京津冀区域整体尚未形成全国的技术辐射源;四是区域内缺乏科技资源与要素流动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创新驱动保障体系;二是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三是优化三地创新环境,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四是构建利益分享机制,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本报告是京津冀三地作者通力合作的智慧结晶。作者是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天津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本报告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发展报告(2019)——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18JDYJA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区域治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17ZDA059)和北京市教委创新团队项目“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城市群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资助成果。

<<
>>

文章列表

总报告

分报告

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