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 | ||||
英 文 名: | THE DEVELOPMENT REPORT ON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ETHNIC MINORITIES (2018) | ||||
作 者: | 王伟杰 肖远平 柴立(满) 王月月李霞(仡佬) | ||||
I S B N: | 978-7-5201-3883-3 | ||||
丛 书 名: | 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中国 研究报告 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法律保护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非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濒危性”。对非遗进行法律保护,已经成为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自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通过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几乎都制定了本地区非遗保护的相关法规,在非遗法律保护领域取得了重要成绩,积累了较为宝贵的经验。积极探索和总结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的方法和经验,探讨未来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的对策和建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由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负责编写,由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酒文化坊有限公司、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多方科研团队共同参与研究并发布。
本书以“法律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建设研究”为主题,收录了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传承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的基础上,继续对我国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进行了分民族和分地区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各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本现状,利用文献资料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指出了未来少数民族非遗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和可行性路径。
本书主要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主要回顾了2011~2017年我国非遗保护实践探索中法律法规制定及施行的基本现状,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领域内取得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了现阶段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二部分为民族篇。主要对2006~2017年藏族、傣族、水族、仫佬族、京族、独龙族等6个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进行统计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发展建议。
第三部分为区域篇。主要对2006~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少数民族自治区(州)的非遗保护和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以上地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分析其非遗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传承路径。
第四部分为法律保护篇。主要从法律保护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制定与实施、促进民族村寨发展的法律保护措施、侗族大歌法律保护等情况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为理论探讨篇。主要是对傩文化传承与发展、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青云村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史诗、非遗经纪人体制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及分析。
第六部分为案例分析篇。主要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经验、非遗公众活动的策划、四川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汝城县高滩畲族文化旅游发展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第七部分为附录。主要统计了2017年我国政府层面和学界层面发生的与少数民族非遗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